南巷清风 > 其他类型 > 知否:我,异姓王,明兰舅父 > 第二百四十四章:为国尽忠,为民尽力,吾所愿也

第二百四十四章:为国尽忠,为民尽力,吾所愿也(1 / 3)

从大局观念上来说,大周可分为两大派系,彼此政治观念很不统一,甚至可以说是敌对。

那就是武勋集团势力与清流望族势力。

卫渊代表的就是武勋利益,所以勋贵越多,对他就越是有利。

清流望族势力的代表人物里就有王安石。

清流与望族,又是两个不同的派系,但在针对武勋派系上面,彼此都是出奇一致。

清流派系往往代表的是改革派,年轻时候的韩章、欧阳永叔以及已经去世的范文正公,都是这一派系的佼佼者。

后来韩章逐渐从一个清流人家发展成名门望族,为了巩固自己家族的势力,就极少掺和甚至是反对改革之事了。

望族势力中著名的几家,比如司马家、苏家,海家等等,因为家族势力的缘故,得以让他们在朝中有着不小的权柄,而改革会影响武勋派系,也会影响望族势力。

粗浅一点来说,毫无根基、背景的读书人入朝当官,可被称之为‘清流’,这些清流势力想着尽自己所能为国尽忠,但如何能为国尽忠尽能?这就需要改革了。

望族势力都是盘桓在这方土地多年的家族力量,他们如果想要一直昌盛不衰,只能是尽量避免改革,否则真如范文正公那般改革,家族的优势就会荡然无存。

寒门子弟出头的读书人越来越多,自然也就影响到了望族势力。

可为何清流与望族能走在一起,形成一個强大的朝中派系?

一是因为都乃读书人出身,二是因为在历代大周皇帝的操盘下,使这两股派系,彻底走到了对立面,即‘文武之争’。

韩章不如范文正公,是因为范仲淹无论到了何时,都自诩为是清流,绝不会因为自己得势就为后人安排前途。

虽然他的儿子范纯仁如今在朝中身居高位,但那是曾经追随范文正公的一批清流有心扶持。

如今王安石无论是站在改革的角度上,还是清流势力的位置上,都不希望,再有更多的武勋出现。

先帝时期,辽国经常以大周的各大派系斗争施展反间计,屡试不爽,直到范仲淹的出现,才改变了这一情况。

如今,王安石向赵祯说,不可封杨怀仁、种谔为爵,无疑是将文武之争又摆在了台面上。

翌日朝会,满朝文武都在争执此事,

“种谔,杨怀仁也算是为国开疆拓土,如何不能被封爵?”

“此二人虽有将帅之才,但毕竟是小打小闹,开疆拓土也是因为谈判之利,不宜封爵。”

“有功之臣加官便是,何须进爵?”

“...”

这场朝会,赵祯以身体不适为由,让韩章代为主持。

而卫渊与王安石这两位始作俑者都告病在家。

文武两派双方争执不休,眼看着就要打起来了。

韩章见张辅不动如山,索性开口询问道:

“枢相认为此事该如何?”

张辅淡淡道:“官家说什么,就是什么。”

闻言,韩章在心中冷笑一声。

这老家伙,越来越会踢皮球了,一点儿不似从前,想来是身居枢相这个位置太久了。

要是皇帝能一时拿出主意,何须今日称病?

需知,官家的身体,在最近这几日,可是大有好转啊!

“文相呢?文相以为如何?”韩章又问起文彦博。

随着他的两次发问,紫宸殿内,群臣顿时哑口无声,十分寂静。

文彦博假装思虑片刻,正色道:“本相认为,枢相说得对。”

如今,除了皇帝之外,朝中最有权势的三位大佬,就是韩、文、张三人了。

可他们似乎都不愿将这种事摆在台面上,给个定性。

要是将问题留给皇帝,那皇帝用他们的意义何在?

“官家让我主持朝议,只怕是又要替官家做这个恶人了。”

“王安石这厮倒是逍遥快活...”

想到这里,韩章缓缓开口道:“官家龙体欠恙,此间之事,还是莫让官家操心的好。”

“有功之臣要赏,但是赐爵...未免太过。”

“当初雁门之战,忠勇侯卫渊居为首功,尚且只是加官,并未进爵。”

“是以,本相提议,由种谔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一职,杨怀仁担任渭州团练使一职,不知诸位以为如何?”

他将最后的答案说出来了,言外之意是,进爵,不太可能。

文彦博瞧了一眼几位怒气冲冲的国公,比如韩国公、辅国公等人,适时开口道:

“为将者为国立功,需重用才可,韩相,您太武断!”

什么叫副使?有正使存在的情况下,副使就是虚职。

诚然,当初范文正公也担任过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一职,可当时赵祯是说了的,对西夏攻防之事,由范仲淹与韩章二人节度,这就加重了此职务的权柄。

没有那句话,副使很难有作为。

还有渭州团练使一职...

当初卫渊是从都头一跃至代州团练使,官升数阶。

可杨怀仁本就是荡虏军副指挥使,升为地方团练使,名誉上是官升一阶,但从京畿之地到地

最新小说: 疯了吧!这小子连国家的钱都敢赚 解散是你,我御灵四大校花你哭啥 沙漠神女模拟器 我的恋爱提示大有问题 我在风花雪月中等你 五岁小萌宝:穿到古代当姑奶奶 天赋诅咒叠加无数层,外星文明都懵了 全网黑的我退圈当娱记后爆红了 剑来,我最强的守护神 九转妖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