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章:练兵(1 / 2)

那杜御史的一句话,倒也提醒了嘉佑帝。

他想要重用卫渊,是因为对方开创了一套练兵法。

但忽略或是没有太重视卫渊的军事才能。

“朕近来政事繁忙,倒是忘了,他是凭借着三千人,就抵御住了辽军五万人的进攻。”

“狄卿,哪怕是你亲自驻守,也不过如此了吧?”

嘉佑帝喃喃一声。

这些年来,他自负这个皇帝做得,可以对得起天下人。

除了没有完成祖宗遗愿收复燕云,除了对外政策有些过于软弱,除了不少事情上优柔寡断,除了狄青之死外...

似乎没有什么人,什么事情,他是对不起的。

最起码,他这一朝,天下子民,饿死的人很少。

--------------

嘉佑二年,三月中旬。

卫渊抵达代州后,几乎就住在了雁门关内的兵营里。

如今,关于全军将士的训练,也逐渐步上正轨。

这一日,他正与徐长志商量接下来的计划,

“以往的练兵方式,多注重军队士卒的列阵,但将来我们要面对的敌军是西夏与辽军。”

“他们都有着我们大周不可堪比的骑兵...骑兵最擅冲阵,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般,对兵阵过于重视。”

汉家兵阵最为巅峰时期,是在唐初。

在那个时代领兵的将领,要是不会個一字长蛇阵或是三才阵,那都不能说是会领兵。

可是随着骑兵的发展,各国对于重骑这一兵种的重视,兵阵的短板,也就出现了。

那就是不够灵活,很难成功抵御骑兵进攻的锋芒。

针对这一现象,狄青当年倒是琢磨出一个法子,在维持兵阵不变的情况下,让多兵种混合作战。

后来张辅也是将这一法子发扬光大,才能与耶律仁先对阵时,略占上风。

卫渊前世历史上的岳家军,更是在野战时舍弃了兵阵,转换为更为灵活的机动作战。

将各兵种进一步融合成为在战时各有使命的诸多军团。

比如背嵬军,作为压轴军团,每每战事不利或是胶着时,就会派出此军左右战场形势。

又比如破敌军,负责正面冲锋。

各兵种之间的配合,进一步升华为各兵团之间的配合。

这在古代战役中,具有着划时代意义。

卫渊也想朝着这个方向努力,所以此前才向代州刺史提出了统一编制训练的想法。

“卫兄,此间就你我二人,不妨说说你的想法,我也好知道如何帮你。”

徐长志开口询问。

卫渊直言道:“我将七千甲士,划分为三营,分别是陷阵营、前锋营与游奕营。”

“各营之间,都要具有各兵种,让他们将此前所学兵阵统统忘掉。”

“骑兵、盾兵、枪兵、弓弩兵、战车兵,斥候,要保证营下每都,诸多兵种一应俱全。”

“在根据各营特点,朝着一个方向着重训练。”

顿了顿,他来到沙盘之间,将辽军的几个旗帜,插在雁门关外。

然后将三面周旗放到了雁门关内。

“第一面旗帜,代表着前锋营,这一营,重点训练体能,与敌正面厮杀,当战场陷入胶着状态,不分上下之时。”

“再以重骑陷阵,左右战场形势,而游奕营,主要是练习射术,达到正面战场之外骚扰敌军的目的。”

陷阵营,主要练习骑射之术。

但各营,乃至于各士卒,都要做到,可以熟练掌握各种军械。

以待营中某盾兵死了,他可以及时拿起袍泽盾牌,与其余盾兵组成盾阵。

听卫渊说了那么多,徐长志也渐渐明白了,

“将士们训练已久,比如弓弩兵,最擅长使用弓弩,再让他们去着重练刀剑,万一将箭术落下,岂不得不偿失?”

卫渊道:“无需着重去练,只需让他们将现有的近战水平提高一番即可。”

“唯一改变的,进行体能训练之后,替换掉固有的兵种配合,改为兵团配合。”

“待战时,各兵团各司其职,互为犄角,相互成全,再也不是简单的,盾兵靠前,骑兵冲锋,弩兵压阵了。”

徐长志豁然开朗,“如此新颖的练兵方式,如果成了,足以改变现有的军制格局。”

对此,卫渊很有信心。

其实他说的那套方案,万变不离其宗,与前世的三三制战术不谋而合。

即进攻-掩护-支援。

但不同的是,卫渊的三三制,规模更为庞大,因为难以细分到每个士卒身上。

以都为单位。

三十人有负责冲锋、陷阵、骚扰的。

但这三十人,有个重点突出,比如着重冲锋或是骚扰。

百人为一都,另外两支三十余人的队伍,也是如此。

而这三十人里,又可细分三支十人队伍,十人里,又可细分为三队。

再往下,便不能细分了。

如此一来,以前那套兵阵作战模式,就被完全舍弃了。

“改变固然是好的,可就担心,如此改变,最终,还不如以前的兵阵

最新小说: 五岁小萌宝:穿到古代当姑奶奶 解散是你,我御灵四大校花你哭啥 全网黑的我退圈当娱记后爆红了 我在风花雪月中等你 疯了吧!这小子连国家的钱都敢赚 我的恋爱提示大有问题 九转妖神 天赋诅咒叠加无数层,外星文明都懵了 沙漠神女模拟器 剑来,我最强的守护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