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巷清风 > 历史军事 > 十国江山风月 > 第259章 扩编到八万马步军

第259章 扩编到八万马步军(1 / 2)

明州,节度使府。

宽敞明亮的节堂上,大明军的诸文武,已经分别端坐于两侧,目不斜视,都一脸严肃的表情。

武将班列,有符昭序、杨重训、李继业、李光远、高怀亮、折德扆、折德愿、马南山、侯仁矩、药可勋、药可琼等三十人,尽皆正襟危坐,好似老僧入定一般。

话说,杨骁最得力的两员悍将,高怀德和卫峥还留在汴京,一个担任殿前副都点检,一个担任殿前都虞候,尽皆位高权重了,已经不属于大明军的序列。

文官班列,则是以魏仁浦为首,还有薛居正、沈义伦、李璨等三十人。

值得一提的是,王朴、徐台符、范质、李昉他们都留在了汴京,担任要职,所以不便于跟着杨骁返回大明军,他们同样是没有大明军的编制,只是还会对杨骁唯命是从,私底下口称“主公”。

李璨是已故宰相李崧之子,李凝香的兄长,杨骁的大舅子,进士出身,颇有才干。

他已经被杨骁任命为帅府的“掌书记”,兼大明县丞。

薛居正、沈义伦则是被杨骁发掘出来的人才。

这两個人,在历史上可都是北宋名臣。

薛居正,现在年近四旬,字子平,开封浚仪人,后唐清泰初年,他举进士不第,著《遣愁文》以自解,寓意倜傥,认识他的人,都认为他有宰相之才。

第二年,薛居正考上了进士,金榜题名。

只可惜这年头,武夫当道,进士根本不吃香,似薛居正这样考取功名出身的读书人,一抓一大把。

前朝的许多官吏还闲赋在家,等着朝廷的留用。

所以,薛居正在进士及第之后,熬到了后唐灭亡,也没能谋个一官半职的。

直到后晋开运年间,薛居正才走了运,当上了右拾遗的官职。

只是好景不长,随着后晋灭亡,薛居正失业了,不得不回家继续著书立传,陶冶情操。

杨骁知道有这么个人,所以派人征召了薛居正。

一直怀才不遇,又心怀大志的薛居正欣然领命,跟着来到明州,目前担任“府院法直官”。

要知道的是,这个薛居正在原来的历史上,可是宋朝宰相,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。

这“昭勋阁”的含金量不低,只是比不上唐太宗设立的凌烟阁……

而沈义伦,也有宰相之才。

他是开封太康人,字顺宜,年过四旬,之前以讲学授徒为生。

简而言之,原来的沈义伦就是一个私塾先生。

好在杨骁慧眼识珠,靠着穿越者的先知先觉,知道沈义伦的能耐,所以征召他为节度使府的“推官”。

杨骁麾下,而今文臣武将方面,都是人才济济的。

“诸位,我意扩军,把我大明军的兵力扩编到八万马步军,不知道你们意下如何?”

坐在上位的杨骁,那是语不惊人死不休。

他这一开腔,就把在座的文臣武将都镇住了。

对于杨骁想要扩军的想法,符昭序、杨重训、折德扆等武将自然是十分赞成的。

但,魏仁浦、薛居正、沈义伦等人,对此却是深感忧虑。

“主公,扩编到八万马步军,是不是太多了?”

魏仁浦硬着头皮道:“之前,我大明镇有牙军、青龙军、白虎军、朱雀军、玄武军,共计五军五万人马。”

“主公上次出征,三出二归。以属下之见,我大明镇再扩编一万马步军,恢复原来的建制就够了,若扩编整整四万的马步军,恐怕我大明镇的财力负担不起。”

“再者,朝廷那边,群臣难免会以此来弹劾主公,诋毁主公暗藏大志,图谋不轨,岂不危矣?”

魏仁浦这是实话实说了。

这天下,有哪一家藩镇拥兵八万的?

没有!

即便是兵力雄厚如刘崇的河东军,郭威的天雄军,也都是数万之众,跟杨骁的大明军差不多。

杨骁要是一下子拥兵八万,朝廷那边,岂能不为之胆战心惊?

而且,大明节镇这两年来经过魏仁浦等人的治理,固然蒸蒸日上,府库充足,牛马成群,各种军用器械也堆积如山,但是要一下子负担八万战兵的粮饷、军需补给的话,还是够呛。

大明军坐拥明、银、绥、宥四州之地,地广人稀,哪怕是有了几十万的流民来此定居,其人口也不足百万。

十一二个人,就拿出一个人来当兵打仗,岂不是显得杨骁太过穷兵黩武了吗?

这不利于大明镇的民生,更加不利于刘承佑和朝中诸公对杨骁的看法。

然而,杨骁的一些想法,其余人显然是不能理解的。

“那这样,此番我大明军扩编一万人,恢复之前的建制。另外,再整备府兵三万,平时屯田、放牧,接受训练,战时从军参战。”

杨骁提出了如此计划。

府兵制,其实就是兵农合一制。

这种兵役制度乃是西魏权臣宇文泰于大统年间设立的,北周、隋、唐初继续沿用。

直至唐玄宗天宝年间取消,改而实行募兵制。

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,农隙训练,战时从军打仗。

府兵参战

最新小说: 家父诸葛亮,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世子爷别虐,娇奴儿嫁你大哥了 被判无妻徒刑,冷少跪地求原谅 诡秘:风暴老鸽不鸽还是风暴老鸽 亮剑:老李要枪不要! 怜娇奴,禁欲权臣夜夜宠 重生七零,禁欲硬汉夜夜宠 前妻下落不明,渣总夜夜发疯 求生游戏:我的手指能无限爆金币 团宠八零:嫁最猛硬汉生最萌崽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