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巷清风 > 都市言情 > 我在现代留过学 > 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前会议(2)

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前会议(2)(1 / 4)

赵煦等到韩绛坐下来后,看了看其他几位在坐的大臣,然后才开始慢慢的说道:“相公有所不知,河东一路,此番出战,虽未得斩获,却也并非没有功劳。”
“至少,河东经略司上报,言已收复窟野河以下至秃尾河一带百里之地!”
这一片区域,就是司马光当年擅自兴兵,却被西夏打的大败,然后丢失的土地。
此战之后,司马光终生不言战事,成为了一个反战的绥靖和平主义者。
其实,司马光败的不冤。
因为这一战,他的对手,是西夏国相、权臣没藏讹庞。
因为,没藏家想将这块土地,纳为己用,当成没藏家的根基来经营。
所以,没藏讹庞甚至调来了西夏压箱底的铁鹞子助阵。
韩绛一听,顿时变色,连忙起身奏道:“陛下,不可!”
“自窟野河至秃尾河一带,乃是瓯脱地。”
“依约无论是大宋还是西贼,皆不得开垦、耕种、设立寨堡。”
“数十年来,两国皆恪守此约,若我朝擅毁,臣恐从此难以取信四夷!”
赵煦微笑着道:“相公放心,朕早已手诏河东经略司,不可因战而毁约,故以令河东撤兵!”
宋夏两国在河东、鄜延路方向的边境线,在过去数十年,发生了多次变化。
在真庙咸平年间,两国还以宁西峰(今陕西神木县境内麻黄梁)为界。
宁西峰以东为宋境,以西为夏境。
但等到大中祥符二年,西夏通过不断侵蚀、袭扰和攻击,就将国境线推到了秃尾河流域。
等到了天圣年间,西夏人就已经侵蚀到了窟野河流域。
史载:天圣初,州官相与诉河西职田,久不决,转运司乃奏窟野河西并为禁地,官私不得耕种,自是民有窃耕者,虏辄夺其牛,曰:汝州官不敢耕,汝何为至此?
换而言之,这些土地,其实是大宋方面主动放弃的。
为什么放弃的原因也说的很明白。
熟悉的官司诉讼(很可能是投降/绥靖派和主战派之间在河东内斗),上面一看就烦了,索性一刀切,下了禁令——谁都不许去种窟野河的地。
大宋这边主动放弃,西夏自然笑纳。
甚至对着那些冒着危险,去当地耕地的百姓,骑脸输出——汝州官不敢耕,汝何为至此?
你们当官的都放弃了,你为什么来?
光明正大的抢牛霸田!
而河东方面,掩耳盗铃,将脑袋埋在沙子里,假装不知道有这个事情。
这样的事态,延续了二十多年,直到元昊叛乱、立国。
汴京方面愕然发现,元昊的军队,居然可以直接打到府州、麟州来了!
这才如梦初醒,赶快加强边境防御,但也就仅此而已。
一直等到庆历议和达成,朝廷于是从环庆路调来一位宿将张继勋出任麟州知州,这一情况才得到改变。
张继勋对西夏人的手段,无比熟悉,所以一上任就开始排查问题,查来查去,就查出来了大宋已莫名其妙丢掉了窟野河这样的战略要地的事情。
于是立刻上报朝廷,朝廷得报,人都麻了,但想要追责是显然不可能了。
甚至连查都没有人敢查!
只好派人去和西夏方面谈判,当时西夏因为辽国的军事压力,不得不与大宋妥协。
所以在取得了大宋方面,承诺开放宁星榷市的条件后,就与大宋方面定约,西夏放弃了侵蚀的窟野河土地,两国边境重新恢复到了大中祥符二年的边境,也就是以秃尾河为界。
只是党项人嘛……素来没有什么信义。
两国条约,墨迹未干,他们就又偷偷的回来了。
更要命的是——张继勋因为捅开了这个窟窿,而被河东方面的文武排挤、攻击,同时在朝中也有人埋怨他无事生非,没事找事,所以很快他就被调离麟州,丢去了内郡,相当于投置闲散。
而这无疑开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头。
国史记载:后知州事者惩其多事取败,各务自守,以矫前失……
张继勋多事被贬,那我们何必多事?
于是,西夏人再次将这块土地据为己有。
这一地区,再次出现变化,就是庞籍带上他的好学生司马光,一起来到河东的时候了。
那一年是嘉佑二年。
司马光当时年轻气盛,是典型的愤青,一看这個情况就按捺不住,于是提出在窟野河以西筑垒以控制这块沃土。
而恰好,彼时西夏主政没藏家也看上了这里。
司马光在没藏讹庞面前,败的一塌涂地。
但是,大宋虽然在军事上输了,但在外交和政治上却赢了。
因为,没藏讹庞企图在宋夏边境上,获得自己家族私人领地的图谋,引发了西夏国内的内斗。
在内斗中,没藏家被迫让步。
于是,大宋通过谈判,与西夏订立了新的和约。
根据和约规定,窟野河以西直至秃尾河的土地,无论宋、夏都不得耕种,亦不得筑垒,只能作为樵采、放牧的土地。
同时,两国在当地派出的巡查士兵,不可以超过三十人

最新小说: 我的老婆是灯神 我的美女老板娘 修仙弃徒,回乡种田唱歌 参加规则怪谈,谁按套路通关啊? 大小姐她偏爱兴风作浪 我靠破案爆红娱乐圈 四合院:大国工匠 从83年开始的娱乐大亨 我,美国医生 生活型神豪